一、目标管理是衡量组织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是衡量组织活动有效性的标准。由于组织活动个体活动的有机叠加,因 此只有各个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目标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日期内组 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业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上,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1、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织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 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 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是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 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 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在,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 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 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即可以向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必须根据 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 确立下级的目标。首 先下级明确组织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分目标要具体 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即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 实现。
④ 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全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 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三、对目标管理体制的分析
目标管理在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但实施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客观分析其优劣势,才能扬长避短,收到实效。
1、 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TNE)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② 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 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2、 目标管理的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① 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解;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 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 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仇功近利倾向。
④ 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鉴 于上述分析,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化的方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的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 作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要逐步推行,不断完善,从而使目标管 理发挥预期的作用。
|